豹頭環眼、手持寶劍、斬鬼除魔,這就是民間傳說中鐘馗的經典形象。
圖中的蝙蝠是奈何橋的小鬼所化,在夜間為他引路。蝠與福同音,寄寓了人們的美好期盼
《九九消寒圖》六子連體、兩兩爭頭的構圖形式奇特別致
《關帝詩竹》清新雅致,在年畫中風格獨特
《獅虎門對》用極其夸張的表現手法為節日帶來更多的喜慶與狂歡
一種失傳60多年的河北武強年畫工藝“張搭”,被武強年畫藝術家重新發掘出來。
“張搭”,不依靠任何外力機械和磁力的作用,靠原生態的傳統方法變換畫面。將6塊雙面繪畫多種年畫圖案的畫板巧妙連接在一起,用手抓住一點輕輕抖動,便可先后翻出22個內容各異的畫面,構思之精彩,讓人匪夷所思。
年畫,顧名思義,就是過年(春節)時貼的畫。舊時,春節來臨,家家戶戶把房屋打掃得干干凈凈,在堂屋、臥室、窗旁、門上以及灶前,貼上五顏六色的年畫,以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
河北武強,素有“年畫之鄉”的美譽。武強年畫傳承人、武強年畫博物館副館長馬習欽告訴記者,武強年畫是在農耕社會里產生的一種民間藝術,題材、體裁、內容、形式都是依據農民生活需要設計產生的,有著強烈的北方鄉土特色和濃郁的農家氣息,被稱為“民俗生活的大觀園”。
武強年畫始于宋代,歷史悠久。至清代康熙、嘉慶年間,武強年畫作為一種產業進入鼎盛時期。全國各地計有180多處年畫印刷點和批發莊,年印刷量達1億對開印張,暢銷國內18個省份。
抗戰時期,武強也迎來了國內其它年畫產地不曾有過的一次歷史機遇,創作了大量反映時代生活的優秀作品,反映了當時軍民大生產、戰爭以及民主革命和建設的情況,起到了動員社會各界愛國救國、抗戰殺敵的作用,被譽為“美術運動史上的創舉”。
縱觀各個歷史時期,武強年畫飽受風霜,歷盡滄桑,隨著歷史的變遷有所創新和發展。這種源于民間的藝術,有著旺盛的生命力。
馬習欽介紹,武強年畫內容從天到地,從古至今,從幻想到現實,有門神門畫、仙佛神像山海精靈、吉祥喜慶農事民俗、傳說故事小說戲曲、時事新聞諷刺幽默、花鳥蟲魚文圖游藝等六大類,成為農耕社會民間藝術的百科全書,所謂“東方圣經圖解”、“民間美術敦煌”,即源于此。
武強年畫形式多樣。有門畫、中堂、對聯、條屏、貢箋、窗畫、灶畫、月光、炕圍、桌圍、云子、開條、斗方、燈方、扇面、繡樣兒、冊頁、西洋鏡、博戲圖等共計30多個品種,滿足了人們美化民居、寄托民俗愿望的多種需求。
武強年畫有一套嚴格的制作工藝,主要包括:全部以手工描繪的“生筆畫”,以定型樣稿為底本,把透明白紙覆在上面拓描――“過稿活”,用版印刷墨線,然后施色敷彩――半印半畫,全部木版彩色套印――繪、刻、印、裱。
武強年畫和其他地方的年畫有的不同
馬習欽介紹說,武強年畫最顯著的特點是有著濃郁的農家氣息,是民間藝術的代表。它線條粗獷,陰陽兼施。雕版線型以大刀闊斧、粗獷勁健為主要特征。陽刻為主,兼施陰刻。黑白對比,刀味木趣。講究“武將要威風煞氣,文官要舒展大氣,美女要窈窕秀氣,童子要活潑稚氣”。他拿了幾幅最能體現武強年畫特點的佳作給記者一一介紹。
《戳錘門神》刻畫的是傳說中最早的捉鬼的門神,這是武強已故畫師路治國按照清版武強年畫繪稿、馬習欽刻版,曾獲1994年中國民間藝術一絕大展賽的金獎。它色彩鮮明,以黑白對比和紅黃藍三原色之間的關系為設色基礎,對比強烈,突顯了吉祥喜氣。
《獅虎門對》將一獅一虎夸張變形,夸大頭部比例,武強年畫有“十斤獅子九斤頭”之說。眉眼刻畫真叫精細,眼睛里透著那股獅虎的勇猛霸氣。
馬習欽又讓我看體現出一種完整對稱美感的《四季平安》,構圖飽滿,豐滿的畫面有助于造成一種充實感,一種熱鬧氣氛,表達出人們希望生活圓圓滿滿的美好愿望。
同樣是表達美好祝愿的《耄耋富貴》,將自然的美好事物與吉利的語音語義結合,象征吉祥含義。它綜合視覺、聽覺和性質象征來表現主題,畫面、語言和文字融會貫通,隱喻良好祝愿,給人以審美愉悅。
圖文并茂也是武強年畫的一個特點。許多作品都配有簡明詩詞,語言樸素,通俗易懂,裝飾畫面,突出主題。題詞多用四言、五言、七言或十言(三三四排列)句,讀來朗朗上口,饒有韻味,于鄉土特色中透露出文雅情趣?!蛾P帝詩竹》盡現清新雅致的風格。
馬習欽拿出武強年畫的代表作《九九消寒圖》,先讓我猜猜畫面究竟由幾個娃娃組成?今年正月十五晚央視元宵晚會主持人曾出過相同的題目,把它搬上熒屏并成為互動節目,億萬電視觀眾為先人創造的優秀藝術唏噓感慨!
《九九消寒圖》是傳統中國人記錄冬至后數九天氣變化的圖表,形式有很多。但這幅消寒圖畫面構思非常奇特:它采用六子連體、兩兩爭頭的構圖形式,巧妙地連在一起,乍看是三個,細看是六個。它表現了連生貴子、力爭上游的主題,也有九子十成、祈盼豐收的美好寓意,反映著古樸、健康、歡愉的審美情趣。
1985年建立的武強年畫博物館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藏品最豐富的年畫博物館。其館藏年畫古版、古舊年畫及原稿資料1萬余件,館中一個制作工藝坊,還是傳承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術的重要場地。
馬習欽說,使武強年畫這一民俗瑰寶傳承發展下去,成為武強人一直努力的目標。
近20多年來,武強年畫呈現出繁榮發展的新局面。1980年國家文化部批準成立了“武強年畫社”,授予了獨立出版權,進一步促進了武強年畫的正規化、規?;l展。1985年建立的武強年畫博物館,主要承擔保護年畫的工作。到2002年,武強共出版年畫780種,發行6000多萬張,30多幅作品分獲全國、國際大獎。
中國著名作家馮驥才在參觀武強年畫博物館后,被武強年畫豐厚的蘊藏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及精美古雅的藝術品位深深地感動了,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應說年畫百家好,自是武強天下雄”。
為了繼承發展這一傳統的民間藝術,每年9月9日為武強年畫藝術節,旨在把年畫介紹給更多海內外的朋友。奧地利奧中友協副秘書長燕珊女士3次到武強,她出版的美術集《?!?,選用武強年畫《趙州橋》作封面,搭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
武強年畫還先后應邀到德國、法國、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比利時、俄羅斯、匈牙利、希臘等20多個國家和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展覽、展銷和進行多種形式的文化交流。
現在,武強的年畫人正在研究如何利用傳統藝術的優勢,結合現代人的審美理念,創造出一批新的年畫品種,讓這種獨特的鄉土藝術煥發新的生機。
2010年09月08日
上一篇
下一篇
河北武強年畫工藝"張搭"藝術家重新發掘(組圖)
添加時間: